官方微信
CNPC-online

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的思考

2025/09/26 信息来源:石油政工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辽河油田公司新闻中心党委聚焦党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升,扎实推进“四双”培养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在学习中深化、行动中体现、斗争中磨炼,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相融互促,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高强的复合型党员干部队伍。

政治素质与专业技术双培养,打造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政治素质是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新闻中心党委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摆在首位,坚持政治素质提高与业务水平提升相融合,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着力培养一批善抓党建工作、会抓经营管理的党员干部。

强化思想政治素质。新闻中心党委制定《关于加强党员干部政治教育的若干措施》,明确具体举措,把政治理论武装、政治信仰锤炼、政治能力训练、政治文化涵养、政治规矩训导作为基本内容,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利用理论学习、专题党课等形式,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论述、党的方针政策及上级最新会议精神等。利用特色主题党日等载体,开设“互动学堂”,分享学习心得体会,在互相交流中深化提升。

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围绕全面建设“地区主流、石油一流的新闻中心”目标,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干而论道,组织党员干部上好“能力提升主干课”,举办“推进融媒体建设、提升舆论引导力”等专题培训,开设“1+1”名师讲堂,采用“领导干部+技术专家”同台授课方式,实现党务、业务岗位培训全覆盖。聚焦重点任务、难点问题、发展需要,探索开展小班化、拉练式特色培训,组织党员干部外出交流,学习新媒体先进技术及经验,在实战实训中推动专业能力与工作成效双提升。

岗位锻炼与实践历练双磨砺,打造本领高强的党员干部队伍。党员干部是企业治理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和实践能力。新闻中心党委依托重点项目管理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实践锻炼这个生动课堂,以多岗位培养锻造德才兼备、求真务实的党员干部队伍。

在交叉任职中丰富业务技能、积累党务经验。新闻中心党委遴选政治素质好、管理技术精、文字功底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党员干部进行交叉任职,让党务岗位的党员干部到新闻采编部门锻炼,让业务岗位的党员干部担任所在党支部委员。在党务岗位,党员干部每周参加编前会、每月跟学“名师讲堂”,全面系统了解企业宣传重点,找准挂职岗位工作方向;在业务岗位,党员干部参加每季度党群工作例会、参与党建课题研究,快速熟悉党建工作重点,让党员干部在岗位交流中不断提升决策水平、履职能力,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在急难险重工作中锤炼务实风骨、锻造过硬本领。新闻中心党委把急难险重任务作为锤炼党员干部的主阵地,着力提升“五种能力”,即提前谋划部署的准备能力、及时发现问题的洞察能力、快速形成方案的决断能力、有序指挥调度的组织能力、有效对外沟通的引导能力,促使党员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出台保障措施,对在抗击疫情、抗洪抢险、重大事件等任务中表现突出、堪当重任的党员干部实行“宣传褒奖、选送培训、评先评优、提拔任用、晋升职级、职称评聘、调休疗养”七个优先,在打磨淬炼中练就党员干部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素质考察与规范程序双运用,打造业绩优秀的党员干部队伍。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的选拔、培养和考核评价机制,对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闻中心党委从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两个方面入手,对党务与业务工作进行双向考核,不断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内生动力。

以政治把关严格化推进党务工作能力考核。新闻中心党委将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纳入党员干部党务工作能力的考核内容,探索实施政治理论必考、政治素质必测、政治表现必谈、八小时之外必察的“四必”工作法,持续推动“政治体检”向日常延伸,将考察半径延伸到八小时之外,做到指标体系具象量化、体检程序科学规范、组织研判严谨审慎、结果运用管爱结合。

以工作程序规范化推进业务工作能力考核。新闻中心党委围绕“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采取个别谈话法、案卷查阅法、民主评议法,对党员干部进行年度工作综合考核。灵活运用谈话方式,根据谈话对象的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差异,采用提问、商讨、引导、鼓励等方式进行个别谈话,使谈话对象畅所欲言。查阅党员干部的年度考核结果、个人述职述廉报告及与工作有关奖惩等情况,对完成的工作数量、质量及所起作用进行核实,年末开展现场述职评议,邀请基层员工代表当评委,全面准确评价党员干部的履职能力。

靶向储备与保障体系双配备,打造梯次合理的党员干部队伍。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的企业党员干部队伍,对于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闻中心党委聚焦锻造国企“红色竞争力”战略目标,构建一套科学、系统、动态的党员干部梯队发展体系,建成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结构合理、梯次接续、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党员干部队伍。

分层分类靶向储备,构建科学的党员干部梯队。搭建种子库、青苗库、后备库三类储备库,每年从新入职大学生党员中,挑选出优秀青年进入“种子库”;从40岁以下骨干力量中,筛选出品行端正、能力突出的党员干部进入“青苗库”;从成熟党员干部中,择优建立领导副职“后备库”,三类储备库互通开放,每年动态调整。注重抓融入结合,着力解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手抓”的问题,把党建工作有招法、业务工作有业绩,履职尽责到位、群众反响好的党员干部,划分为近期可提拔、近期可重点关注、中长期可重点培养的重点对象。

出台多重保障体系,营造竞争择优的成长环境。推出“荐、比、谈”三维识才辨才体系,立体考察党员干部现实表现,发挥激励约束“活效应”。采取召开民主推荐会议和个别谈话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重点培养对象人选;搭建党员干部比武擂台,优中选优确定储备对象;分批次组织开展“面对面”谈话,在“谈”中观特质、察实绩。构建“一人一档”成长档案体系,常态化开展党员干部业绩采集工作,对出现较为严重问题的人员移出党员干部储备库,确保在库党员干部根净苗正、能担大任。

作者:赵宁徽

编辑:杨子仪

责编:肖程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