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擘画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期间强调,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要科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强化战略性矿产资源生产供应,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上产主力军、页岩气开发排头兵,西南油气田公司党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大嘱托,把践行“两个维护”转化为忠诚之志、奋进之力,落实到加快推动“高质量上产500亿”的生动实践中,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中国石油见行动、西南油气田见成效”。
牢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庄严承诺,赓续精神血脉,在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中接续耕耘奋斗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量丰富,但面临气藏埋藏深、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勘探开发难度较大。上世纪五十年代,四川石油工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几代川油人听党话、跟党走,在艰苦中创业、在探索中前行、在发展中壮大,历经65年辛勤耕耘,在祖国西南建成了第一个天然气工业基地。65年来始终支撑川油人的,是为国找油找气的不变初心;始终引领川油人的,是赓续传承历久弥坚的精神力量。
坚定“产业报国”的质朴初心。建国初期,为了打破国外对我国炭黑的封锁禁运,川油人瞄准祖国所需,在四川隆昌成功试制出第一批国产天然气槽法炭黑,一举打破国际封锁,实现了中国炭黑工业的自立自强。1958年,为了甩掉“贫油国”的帽子,新中国第一次石油大会战在川中打响,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石油职工和各大油田的专家、学者远离故土、扎根西部,拉开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大规模勘探开发序幕。
胸怀“敢闯敢干”的拼搏精神。经历了川中会战、红村会战,川油人在探索中求实创新、艰苦创业,陆续发现了威远气田、石炭系大气藏,让川渝两地一举成为国内气化率最高的地区。这一时期,还有32111钻井队血战火海保气井的英雄事迹、62名员工组成中国灭火队远赴科威特熄灭10口油井大火、忠武线投运实现“川气出川”夙愿、参与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开发为“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作用等一系列历史事件,见证了川油人敢为人先、不畏艰险的精神力量。
扛起“为国争气”的责任使命。几代川油人的接续奋斗,奠定了西南油气田公司发展的物质基础,塑造了“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川油精神,凝练成“和合共生、气美家国”的合气文化,构成了公司发展的不竭动力。千帆过尽,信仰始终如一。进入新时代,西南油气田公司党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大嘱托,不断创新油气理论,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服务国家能源战略转型,形成了蓬莱气区、深层页岩气、陆相致密气、盆地二三叠系四个万亿级增储新阵地;建成了安岳特大型气田、川南页岩气和老区三个百亿立方米大气区。2023年,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累计产量突破6000亿立方米,相当于国内近两年的天然气消费总量,可替代标煤7.2亿吨,减少碳排放16.57亿吨,清洁高效的天然气惠及全国1000余家大中型工业用户、1万余家公共事业用户、2500多万户居民,成为中国能源战略通道西南枢纽,对优化国家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发挥着重要作用。
牢记“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中”的谆谆嘱托,心怀“国之大者”,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勇当主力先锋
“要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油气能源企业提出的战略指引。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能源贸易格局历史性重塑,但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常年超过40%,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西南油气田公司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和供应企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把能源的饭碗端稳、端牢、端好,不仅是重大经济责任,更是重大政治责任。
突出天然气增储上产,不断夯实能源保障基础。资源是天然气增储上产的基础,只有坚定寻找大场面、建设大气田,才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近年来,西南油气田公司紧紧围绕常规气、致密气、页岩气增储上产,形成了四大规模增储新阵地,天然气探明储量连续十年实现高峰增长,已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上产主力军。目前,西南油气田公司正以“2025年决胜500亿”为目标,布局老区“十大压舱石工程”、新区“十大新建工程”,锚定建成以天然气为主的国际一流综合性能源企业目标,为建设川渝地区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而不懈奋斗。
突出创新链培育构建,努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石,是增强核心功能的关键所在。西南油气田公司党委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对勘探开发重点领域、新能源新业态发展关键技术等资金投入力度,立足天然气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建立天然气全产业链技术谱系,梳理制定“卡脖子”技术清单,分层次、分类别、分批次组织难点卡点问题攻关。积极探索战略新兴领域技术研发,开钻万米深井——深地川科1井,通过该井的实施,公司将打造一批油气勘探超深层领域的“国之重器”,形成一批基础性、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创建一批工程技术的工艺标准、规范,并形成专利,不断提升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突出一体化统筹调配,提升天然气保障供应能力。天然气稳定供应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要当好能源保供的“顶梁柱”,既要做到日常情况“顶”得稳,又要做到极端情况“顶”得住。西南油气田公司坚持一体统筹,聚焦冬春季、节假日等特殊时段的用气需求,对关键节点实行全天候监控,切实抓好天然气产运储销全环节管控,动态优化管网运行,确保产能充分发挥、市场平稳供应。全力提升管网输供能力,计划到2025年,全面建成集中监视、远程控制的智能化管网,年输配能力达到600亿立方米。加快推进储气库建设,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地下天然气“粮仓”——相国寺储气库,至今已安全高效运营十年,同时加快推进铜锣峡、黄草峡等储气库集群建设,预计到2030年,将建成中国首个“工作气量一百亿方,日调峰能力一亿立方米”储气中心。
牢记“两个一以贯之”的重要要求,筑牢“根”和“魂”,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把准前进方向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重大原则,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辽阳石化公司考察时曾强调,要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当好“种子队”。西南油气田公司党委始终把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作为重大政治原则,始终保持“石油工人心向党”的鲜明政治底色,做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骨干力量。
坚定不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西南油气田公司党委坚持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作为最大的政治,在新征程上,始终坚定政治方向、落实政治任务、强化政治担当,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见行见效。进一步健全完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把推动公司“高质量上产500亿”作为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
坚定不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西南油气田公司的创业发展,靠的是党的领导,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加需要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保驾护航。公司党委进一步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践行“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理念,切实肩负能源央企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强化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基层党建“三基本”建设与“三基”工作有机融合,持之以恒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坚定不移用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育人铸魂。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石油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西南油气田公司党委进一步传承弘扬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弘扬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优良传统,大力推进新时代石油先进文化建设,稳步推进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西南油气田的再深化、再实践、再传播,永葆石油人“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鲜亮底色。进一步抓好先进典型的培育选树,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树立担当尽责导向,在公司上下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把“弦”上满,把劲铆足,脚踏实地、上下一心,把西南油气田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65年来,西南油气田公司深耕盆地、扛旗争先,不断创造天然气上产的西南油气田速度,1977年天然气年产量首次突破50亿立方米,2004年突破100亿立方米,2017年突破200亿立方米,2020年突破300亿立方米,截至2023年12月14日天然气年产量历史性跨越400亿立方米大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公司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在集团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牢记重大嘱托,挺膺担当实干,在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中找准自身发展坐标,加快能源发展转型升级,保障天然气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推动“高质量上产500亿”,以源源不断的清洁高效能源为西南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赋能,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不断磅礴喷涌的西南油气田力量。
作者:何骁
编辑:杨子仪
责编:肖程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