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不仅有我国最大的超深油田——富满油田,还栖息着狐狸、野兔、白尾地鸦等常住“居民”,以及白鹭、天鹅等短暂停留的过客……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引领下,塔里木油田的油气资源高质量开发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实现了同频共振。
源头绘“绿”
坚守“开发一个区块,建设一片绿洲,撑起一片蓝天”的理念,提升发展“含金量”
塔里木油田的油气生产现场多处于戈壁荒漠,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塔里木油田始终坚守“开发一个区块,建设一片绿洲,撑起一片蓝天”的理念,从源头着手增加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近年来,无论是沙漠戈壁还是崇山峻岭,新钻井及通往井场的道路都尽可能避开农田、河流。井场面积也依据实际情况做到最小化,从细微之处保护自然环境。“我们采取井场‘瘦身’、用无人机科学选线、优化井场布局等举措,减少对水土的扰动。”勘探事业部生产运行部主任姜忠南说。
为减少勘探钻井对环境的影响,塔里木油田创新抗温、抗盐的环保钻井液技术体系,降低油基钻井液使用井数,推动钻井废弃物从源头减量;实施水基钻井液增聚减磺和油基固废固液分离两大工程,磺化固废产生量3年来持续下降。
勘探事业部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主任何斌表示:“油基固废固液分离通过第三方取样检测,达到地方环保标准,可用于现场铺垫岩屑池、应急池等,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实现了‘变废为宝’。”
在气化南疆天然气管道工程第一批项目施工前,塔里木油田考虑到管道和农田“打架”等因素,在坚持惠及最多百姓、占用最少耕地、施工最短路线等前提下,先后13次更改管线走向,让管线避让耕地,“改”出良田近480亩,守住了美丽新疆的绿水青山。
生产保“绿”
遵循“油不落地、气不上天、水不乱排、渣不乱倒”的原则,将环保理念贯穿全过程
近年来,塔里木油田深入推进全过程清洁低碳行动,坚持固废源头减量化、过程规范化、末端资源化,全力打造绿色低碳能源企业,为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底色。
在沙漠腹地,多部钻机向地层深处挺进,钻机轰鸣。钢木基础、钻井固废分离减量化等技术广泛应用,与“电代油”举措共同构成绿色钻井矩阵,实现清洁生产。如今,塔里木油田钻机电气化率超93%,能耗结构得以优化,能效水平显著提升。
除了“用上电”的钻机外,塔里木油田还让120余座输气阀室晒起“阳光浴”,装上了光伏板,让管道输送用上绿色电能。在装置检修过程中,各采油气管理区遵循“油不落地、气不上天、水不乱排、渣不乱倒”的原则,将环保理念贯穿检修全过程。
“在装置清洗、吹扫和置换时,我们采取物料收集、密闭蒸煮、废气回收等措施,确保‘三废’处置合规。”博大采油气管理区大北处理站(大北油气运维中心)站长王文岗说。近3年,塔里木油田氮氧化物排放年均降幅超15%,甲烷排放强度大幅下降。
从勘探开发到储运,每个环节都跃动着“绿色音符”。塔里木油田构建起管道、油库、施工项目一体化风险防控体系,建立振动监测、视频监控等多方位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并处置问题,保障本质安全。
携“绿”共进
一手抓节能降耗减碳扩绿,一手抓“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强化清洁能源供给
建成国内首条零碳沙漠公路,打造出23座绿色矿山、一个绿色工厂,组建首个碳资产内部交易市场……近年来,塔里木油田坚持油气与新能源业务协同发展,一手抓节能降耗减碳扩绿,一手抓“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强化清洁能源供给,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再上新台阶。
同时,塔里木油田将生态保护与能源开发的融合理念深植于具体项目实践中。尉犁光伏项目推行“农光互补”模式,伽师光伏项目避让胡杨林4441亩,且末光伏项目布置草方格有效固沙近4000亩,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生绿”。126口单井分布式光伏电站借助太阳能采油,为能源产业与生态治理融合发展提供了“塔里木方案”。
光电加热炉、余热利用、压差发电……随着设备、技术、工艺的更新迭代,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管理区从项目源头设计、运行过程优化、能源数字化管控三个方面发力,将绿色低碳优势转化为实际竞争力。” 博大采油气管理区地面工程部工艺工程二级工程师刘庆伟表示。
截至目前,塔里木油田累计向南疆地区供气690亿立方米,折合替代标煤917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749万吨。
特约记者:王伟伟 记者:王成凯 通讯员:许丽
编辑:姚婕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