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中国石油海外干部员工通过多种方式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将“国之大者”融入海外履职实践,为打造更加紧密的能源合作利益共同体贡献力量。
推进重大工程 “合”筑共赢新篇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消息传来,常年奋战在海外一线的石油人倍感振奋,他们服务国家大局、勇担能源使命的信念愈发坚定。
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公司近期捷报频传:东霍滚动开发区评价井测试获高产工业气流,B区中部气田增压工程一阶段提前投产……阿姆河公司发展计划部副经理袁海云表示:“立足海外能源一线、践行合作共赢理念,正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接下来,我们将加快推动‘十五五’发展规划落地,助力中土能源合作再上新台阶。”
在厄瓜多尔,安第斯公司坚持精细勘探与效益开发并重,原油作业产量稳步提高。谈到未来,安第斯公司计划部经理葛晓明充满期待:“公司将加快推进数字化油田建设与雨林绿色作业技术攻关,深化与当地的多元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高质量发展”这一《建议》中的高频词,为广大海外石油人指明了实干方向、注入了奋进动力。阿克纠宾公司生产部工程师汪大海在学习笔记中写道:“优化好每月的注水效果,跟踪好每一口井的增产施工,就是把高质量发展落到细微处。”莫桑比克公司工程建设部经理孙晓丰在集中学习后表示,我们将以国际高端合作为基础、关键技术突破为支撑,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风劲好扬帆,奋进正当时。展望“十五五”,中油国际公司表示,将锚定“一个目标”,围绕“双核要求”,立足“三大定位”,突出“四个创新”,推动“五大工程”,深化资产结构、业务结构和区域布局优化,突出抓好“勘探、天然气、作业者项目、业务集中度、比较优势和风险防控”六个方面的工作,保持海外油气权益产量亿吨规模效益发展。
深耕科技创新 “智”绘能源蓝图
数字技术已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全会对“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让中国石油海外业务坚定了以数智技术赋能国际能源合作的信心。
在中油国际管道调控中心内,覆盖6个国家、总里程超1.1万公里的跨国管网数据在大屏幕上昼夜流转。“全会强调要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我们的海外实践已经走在了路上。”中油国际管道公司信息中心主任王铁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丝路国脉’数字化平台,实现了工程建设、生产运行等八大模块协同运作,过去需多岗位8小时完成的分析,如今3分钟即可生成报告。”
工程建设公司同样以数字化赋能管理升级。该公司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mart Project管理平台”,成功通过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的认证许可,并在10余个项目上线应用。谈及“中国智造”,该公司海湾地区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朱健难掩自豪:“业主称赞我们的智慧管理系统较此前西方公司的产品更简洁高效。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中国智造’的优势,为业主带来管理效能的飞跃。”
业务规模连续10年稳居全球物探行业首位的东方物探公司,也以技术突破持续刷新“中国智造”的海外影响力。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型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GeoEast,已跻身全球三大主流物探软件之列。“我们将用好自主研发的GeoEast、KLSeis2025等先进软件产品和AHV、EV系列可控震源等‘智慧利器’,为合作国提供更优质的油气勘探解决方案。”东方物探公司阿联酋项目部经理任爱京在学习全会精神后表示。
共享发展成果 “惠”泽丝路万邦
全会提出“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这一理念深深印在每位中国石油海外员工心中。他们深刻认识到,唯有让建设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民众,才能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环保优先”原则,中国石油用绿色理念架起民心相通的桥梁。在中东,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助力伊拉克完善能源供应结构,惠及当地民众;在中亚,奇姆肯特炼厂采用世界领先的清洁生产工艺,成为当地生态保护的典范;在非洲,乍得公司构建废弃物“一站式”闭环管理体系,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双重目标。“未来,我们还将探索油气与光伏等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在乍得公司计划部经理陈亚强眼里,中乍能源绿色合作前景可期。
国际事业公司加速从单一传统能源贸易向“多种化石能源+碳中和+绿能、绿矿业务”转型——完成全球首份长约形式的碳中和LNG贸易,新能源贸易覆盖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等品类,积极布局绿色甲醇、氢氨贸易及加注业务,经营管理全球1800万吨规模的碳资产池……一系列显著成效的背后,是中国石油为全球能源绿色转型持续贡献力量的坚定步伐。
作为深耕欧美市场的重要力量,欧洲北美公司结合区域低碳转型需求明确行动方向。其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统筹协调域内项目,加快培育新动能,做新上游、做新科研、做新贸易,积极布局“双碳三新”业务,有力契合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趋势。
以心相交,成其久远。中国石油始终以共商共建共享理念贯穿海外实践。鲁迈拉公司不仅为当地员工提供多领域的专业培训,助力当地员工成长为企业骨干,而且设立专项教育基金,资助当地优秀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真正实现了项目扎根当地、发展惠及民生。
中亚俄罗斯公司统筹协调域内企业开展助学兴教行动,参与社区环境整治、道路修缮等民生工程,用实际行动拉近与当地民众的距离。全会释放的开放合作信号,让当地员工对这份跨国合作有了更深的期待。该公司哈萨克斯坦员工江·赛力克表示:“中国扩大制度型开放的承诺,让身在‘一带一路’首倡之地的我们对未来的两国能源合作更有信心。”中亚俄罗斯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综合管理部主任宋国华则回应期待:“我们将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中亚峰会精神,让合作成果惠及更多民众。”(徐学忠、崔茉、杨雯、任立忠、于秋波、赵恩杰、袁莲、刘晨、彭钰、陈刚、赵颖参与采写)
记者:马睿
编辑: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