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指出,“不想腐方面,还有很多人思想防线不牢,必须继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警示教育。”山西省大同市纪委监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深化探索一体推进“三不腐”的有效载体,坚持以政治引领为方向,以精准施策为路径,以系统联动为保障,以创新载体为突破,强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推动警示教育走深走实,为全市政治生态持续净化筑牢思想根基。
政治引领,找准警示教育方向
大同市纪委监委坚持将警示教育纳入全面从严治党大局中谋划推进,从政治高度谋划、从政治维度落实,以政治标准统领警示教育全过程,确保警示教育方向不偏、力度不减。
提高政治站位。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纳入必学内容,组织全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结合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引导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清廉力量。
拧紧责任链条。将警示教育工作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列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教育内容、民主生活会必查事项,强化全过程监督、全链条压责,及时纠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市纪委监委各监督检查室、派驻机构和巡察机构强化联动协作,召开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集体谈话会,开展经常性、常态化督促检查,督促全市各级党组织扛牢主体责任,重点纠治形式主义、走过场等问题,加强对教育效果的监督评估。
筑牢思想根基。结合党史学习、党性锤炼,通过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等主题活动,引导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强政治定力。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在党校主体班次推行“讲授一堂形势任务课、组织一次现场警示教学、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观看一部警示教育片、发放(或阅读)一本教育书、组建一支教师队伍”的教学模式,培训党员干部4800余人次,有效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精准施策,提升警示教育穿透力
构建警示教育工作体系,根据不同层级、领域、岗位党员干部特点,差异化制定教育内容,增强警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立全流程素材采集机制。动态更新警示教育素材库,整合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案件审理等部门资源,形成“领域相近、层级相似、岗位相同”案例资源库,收录本地典型案例300余件,全要素采集审查调查报告、审理报告、忏悔反思材料等,确保“一案一档”。
完善全链条管理运用机制。用好典型案例资源,构建典型案例转化模式。一是转化为警示教育片。针对“关键少数”、年轻干部、基层干部等不同群体,围绕营商环境、国资国企、医疗医保、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重点领域,采用“违纪事实+心理剖析+忏悔实录”结构制作警示教育片20部,确保教育内容“对症下药”。二是转化为忏悔录汇编,市纪委监委收录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发放至全市各级党组织学习研讨。三是转化为警示教育展陈,市党风廉政教育馆动态更新案例展陈100余个,并同步推动县区建立教育基地,实现资源共享。
创新全周期综合发力机制。建立分层分类、靶向施策工作机制,通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旁听庭审等形式开展针对性较强的警示教育。紧盯“关键少数”,市委每年召开两次全市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组织全市各级党组织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活动,通报违纪违法典型案件。针对新提任市管干部及其家属,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妇联等单位开展廉政谈话和家风建设等常态化警示教育。针对年轻干部,摄制专题教育片,开展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专题教育。组织新入职干部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旁听职务犯罪庭审。针对农村基层干部,结合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乡村振兴等领域案件制作警示教育片,覆盖1400余个行政村,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增强廉洁意识,守牢崇廉拒腐思想防线。
系统联动,推动警示教育常态长效
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党委领导、纪委统筹、部门协作、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推动警示教育与日常监督、制度完善深度融合,确保教育成效可持续。
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将警示教育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制定大同市纪委监委关于完善警示教育协作联动机制的若干措施,明确将查办案件与警示教育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在审查调查阶段即启动案件剖析,持续深化协作联动,让警示教育更精准、更有力、更长效。
融入日常监督。将警示教育纳入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全链条,在干部任前谈话、年度考核、廉政风险排查等环节嵌入警示教育内容。在春节、中秋等重要节点,督促市县相关单位开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靶向教育,增强警示教育针对性、时效性。将警示教育纳入党校必修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重要内容,常态化开展纪律教育活动。
完善制度机制。建立“查、改、治”一体推进闭环机制,通过“室组地”联动监督等方式,深挖案件背后制度漏洞,织密制度笼子,切实做实以案促改促治,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今年以来,针对案件暴露的制度漏洞,全市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解决问题1096个,推动完善制度机制485项。如,针对医保基金监管漏洞,推动建立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信息平台,互认项目由216项扩展至438项。
创新载体,营造风清气正良好风尚
注重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创新形式载体,推动警示教育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让警示教育实起来、深下去,触及灵魂、见行见效。
构建“单位+家庭”监督防线。探索建立“家庭助廉”机制,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妇联开展廉洁家风建设活动,邀请领导干部家属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撰写廉洁家书,观看廉洁齐家主题教育片;举办“廉洁家风巡讲”50余场,覆盖干部家庭3000余户;开展立德修身正家风主题展,陈展作品966件,展示优秀廉洁家书293封。通过“家庭助廉”行动,强化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监督,筑牢单位、家庭、社会协同监督防线。
构建“示范+警示”教育格局。深挖本地廉洁文化资源,打造廉洁文化精品工程,在廉洁文化培育上见实效。联合多部门开展“清廉大同”廉洁教育展,同步开通廉洁教育VR展馆,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传播矩阵,受教育人次超50万。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廉洁文化品牌,利用主流媒体展播廉政微视频、文学作品,营造风清气正社会氛围。
打造矩阵式教育阵地。绘制全市廉洁教育地图,以市党风廉政教育馆、市红色记忆馆为主阵地,整合全市廉洁文化示范点和廉政教育基地,创新运用VR技术开设“一键直达”线上展馆,已串联全市23家廉洁教育阵地。
拓宽渠道增强教育实效。借力新媒体,面向社会征集清廉主题微视频、微电影百余部,通过本地主流媒体及官方微信公众号展播优秀作品,实现党员干部随时学、随地学,累计播放量突破百万次。市纪委监委利用官方视频号开设“纪法微课堂”等栏目,创作展播微视频35部,增强教育感染力。
作者:山西省大同市纪委监委
编辑:张旭
责编:李博